公告:
当前时间:

新闻中心

最新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筑起健康屏障的救援队长

——山西白求恩医院副院长李学文支援湖北战疫记

时间:2020-05-11 21:40:51 网站编辑: 浏览量:1217

      李学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西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援鄂抗疫期间,担任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的50人小分队转战3地,53天内4次半夜接受指令,辗转武汉三个区属的3个方舱医院,救治病人1095人,实现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疗过程无事故,病人出院无回头。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展现出勇敢的担当精神,出色的团队管理能力,机动、灵活、高效的处突应变能力,圆满完成国家、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抗疫任务,践行了“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奋勇直前,舍己救人”的临行誓言。他带领的山西医疗队(方舱医院)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2月3日,李学文接到上级指令,12小时内完成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战前动员、物资调配、专列协调等工作,2月4日车队出发,2月5日队员出发,2月5日晚全部到达武汉投入到江汉方舱医院的建设、救治工作中。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山西白求恩医院连夜集结医生、护士、检验师等50名队员、6辆特种车出发。“50人中医生15名、护士15名,高级职称17名,其余为中级职称。每个人都具有丰富的医疗护理经验。”李学文带领的小分队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分队。2012年成立以来,救援队统一配备规范的卫生应急服装、标识和个人携行装备,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为要求,每年进行相应的应急演习。

        而6辆特种车就像变形金刚,飞驰时是车,停下来是医院。一个“移动方舱”可容纳30至50张病床,满足快速收治患者、快速分诊、快速隔离治疗的需要。据李学文介绍,“移动方舱”可以做手术,可以对血、尿等体液进行化验和配血,还可以满足一日三餐等功能。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编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中、方舱医院第一批出院患者名单中、创新院感工作中,都有小分队的印记。李学文说,作为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医疗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边工作边改进,人尽其能,物尽其能,尽量把工作做到最好。”
        新冠肺炎的复杂性、治疗难度以及人群的易感性等前所未有。李学文组织救援队及时跟进学习国家诊疗修订方案和解读,并通过微视频总结病例,不断摸索规律,提高诊治能力,提升救治质量。在与我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通力合作下,硚口武体方舱医院治愈率、周转率两次位列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之首。
        队长李学文是救援队的主心骨。队员郑磊说:“他是救援队中年龄最大的,57岁了,还总是冲在前头。”在武汉两次转战都是在深夜11时,李学文总是率先带队员奔赴现场,了解病区布局、推进改造进度、转移物资和车辆、搭建帐篷。和医护人员一起入方舱查房、进重症病区巡诊,在他的带领下,救援队斗志高昂,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


                                  转战三地,在方舱医院“打满全场”

      53天中,有两个时间节点,2月10日和3月3日。李学文说,在这两天的半夜11点,队伍两次转战——从江汉方舱医院转战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从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转战袁家台医院。2月5日到达江汉方舱医院后,队伍立刻投入战斗,负责东区4个病区患者的治疗、评估、咨询等。

      “从一点不懂,到逐渐熟悉掌握流程,5天时间,每个人都在成长。”李学文回忆道,队伍借鉴江汉方舱医院经验,在政府机构支持下和另外两支队伍的配合下,连夜对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进行建组改造、院感设置、医疗护理规则制定、帐篷搭建等工作。2月11日下午开始收治患者。
        令李学文和队员最受鼓舞的是,2月11日,孙春兰副总理视察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还第一个休舱,并且在阶段总结中,出院治愈比例最高。
        3月1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江汉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情况。李学文受邀参加,面向全国媒体介绍方舱战“疫”中的山西力量和贡献。作为全国首批进驻方舱医院的救援力量之一,山西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参加了江汉方舱医院的预检分诊和诊治工作,并制定预检分诊、出(入)舱、舱内外人员对接等流程。这些工作制度后被收入国家卫健委组织编写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用于指导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同日,硚口武体方舱医院圆满休舱。

        医者仁心,李学文关心着舱内的患者、共同作战的队友以及接触到的武汉人民。他说:“战役的最终胜利不是某一支队伍能完成的,我们不仅要保证自己队伍的‘零感染’,还要为更多的队伍筑起健康屏障,真正打赢这场硬仗。”救援队利用休息时间对我省支援湖北的其他医疗队以及在方舱医院执勤的警察、保安、保洁、消防等人员进行防护培训与考核,累计培训16次、900余人次。
        3月23日,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坚守武汉的第48天,随着方舱医院的陆续休舱,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还是半夜11点,李学文和队员联名请战继续坚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月28日,队伍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后,返回山西。

                            六个一体化,每个人都极致发挥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方舱医院,李学文此次担任三家方舱医院副院长,具体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人的智慧有限,要鼓励队员们自主创新。”李学文说,队伍在江汉方舱医院依托单位的总体要求下,最早制定方舱医院预检分诊、出(入)舱、舱内外人员对接及转诊等流程,相关一些医护经验也被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编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

      李学文带领小分队边学习边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提出“六个一体化”概念,即管理救治一体化、医护一体化、院感救护一体化、前线后线一体化、救治疏导一体化、培训救治一体化。其核心就是:人尽其能。“建制虽小,五脏俱全,每个人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是搬运工、修理员,既负责培训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院感方面还要互相监督。”李学文解释说,在有限条件下,激发潜能,把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新冠肺炎的复杂性、治疗难度以及人群的易感性等前所未有。虽然方舱医院接收的是轻症患者,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李学文说,刚开始,队员按照固定方案治疗,后来逐渐形成分层治疗的模式;刚开始只是治病,后来体会到方舱医院的重要功能是隔离,心理疏导工作比例逐渐增加;刚开始是统一的中医药,后来专门成立了中医小组,实施一人一方。
        李学文表示,方舱医院大规模收治传染病人是一种创举,早收、早治、早隔离,在疫情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起到了治疗和治理的双重作用。

                                          有缺憾,但已尽量做到完美

        “一间方舱医院收治上千患者,院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有限的空间做到相对符合院感的要求。”李学文进一步解释说,方舱医院毕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医院,初期不一定都能严格达到“三区两通道”等感控要求,只能通过最大努力,力求做到最好。
      在此过程中,李学文带领队伍不断变换策略:把空地分隔开,形成不同区域;建筑物和建筑物连接,通道划分区域;建筑物与帐篷连接,划分区域。
在相互监督的前提下,队员还可以充当院感监督员,利用休息时间对在方舱医院执勤的警察、保安、保洁、消防等人员进行防护培训与考核。“战役的最终胜利不是某一支队伍能完成的,每个人都很关键。”李学文说。
      返回山西后,李学文又对一线工作做了总结。他认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不能一刀切地限制公立三级医院扩大规模,同时要重视重症医学的发展,要考虑到日常所需,还要为特殊情况储备力量。”


日期:2020-05-11 21:40:51
  下一条:生命相托,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