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健康守门人
1月20日,我院正式启动防疫应急响应,从这一天起,我走上了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发热门诊。回忆17年前,我作为首批医护人员进入“非典”病房,当时有过紧张、害怕,但战胜“非典”后的喜悦,至今也历历在目。而那次经历也成为我现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宝贵经验。
疫情防控应急启动的第3天是一个分水岭,病人陡然增多。我和同事谢雯一上班就接诊了一位来自武汉,并带有咳嗽的患者,通过病史流调史显示高度疑似新型肺炎,我们立即向门诊部张世博科长汇报,当即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高健康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蓉主任、感染性疾病科梁桃珍科长以及市疾控中心和城区疾控中心人员先后抵达。除了按部就班的预检分诊外,我们配合专家组了解患者病史,为疾控人员提供相关信息。直到中午13:30分,各方面人员和领导相继撤离,才稍稍缓和下来。此时感觉到头晕脑胀,双腿酸软,才想起一上午忙碌没有时间喝口水,稍事休息。
当天下午,我们又接诊了一位从武汉回来的学生,体温38.6摄氏度,随即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给出检验、胸片报告,组织专家会诊,报告核实等,直到晚上21:30,医务人员才陆续从发热门诊离开。而我和张彩华护士长则继续坚守在一线。经过一夜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第一位留观的患者体温于凌晨2:06分降至37摄氏度,第二天早上6:50体温为36.9摄氏度。此时,高健康副院长来电详细询问病人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
疫情防控应急启动第8天,19:53分,我们接诊了一位从苏州回来的患者,体温38.9摄氏度,在经过全面检查后迅速给出治疗方案,留下患者和家属联系方式,主张回家隔离治疗。第二天早上回访体温基本正常,各方面情况明显见好。第三天回访体温正常无其它不适,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疫情防控应急启动第13天,我们接诊了一位大巴司机,有与从武汉回乡人员接触史,经过认真检查,分析排除了“新冠肺炎”可能。疫情还在持续,前来检查血常规、胸片、采集咽试纸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认真排查的同时,我们还接听了大量的咨询电话并做出耐心解释,特别对于网络传谣,作为医务人员,我详细解释回答,劝解大家相信官方数据,勿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