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二届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高峰论坛在泰安召开,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国孔子基金会、泰安市卫生计生委等单位负责人和医师代表共同围绕“儒学文化与人文医学”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论坛会开幕现场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孙洪军,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副会长陆君,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医师协会会长徐和平,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师协会会长李俊峰,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袁亚明,海南省医师协会会长李灼日,泰安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姬生勤出席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部分地方医师协会负责人,山东省医师协会各专科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以及首届山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分会全体成员4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讲话
张雁灵会长谈到,第二届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高峰论坛此次在泰山脚下举办,不但因为泰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读书学习等系列活动的实践。
张雁灵会长认为,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有四点意义:一是儒学对医生有很强的教化力;二是儒学与医学人文有很强的融合力;三是儒学在医院、医务人员中有很强的渗透力;四是儒学在整个卫生系统中有极强的影响力。儒学可以化人、化物。儒学使医院形成品牌效益,促进学科发展,可以凝聚人才,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促进医院全面效益的提升。儒学的作用还在于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培养教育、滋润医者仁心。希望医务人员通过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悟出道理,从三方面思考。第一,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是一种心理,为人处世要保持清醒和自觉。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警戒线和做人做事的安全阀。医生应该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患者、敬畏生命。第二,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儒学提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医务人员应具备这样的品格。第三,保持仁爱之心。医生是仁爱的职业,离开了仁爱,就离开了医学核心,就失去了医生的灵魂。医生的老师是病人,成功的医生是从病人身上学习造就的,医生不能把病人作为资源。儒学文化的“仁爱”能够触动、激发、培养出医务人员的善良之心、慈悲之心。
张雁灵会长表示,中国医师协会愿意在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相结合这一课题上与山东省医师协会同行,期望把论坛办成中国的品牌,产生更大影响,走向世界。
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孙洪军致辞
孙洪军会长在致辞中指出,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圣贤辈出,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孔子、孟子等圣人的故乡。经世致用、与时偕行,是儒学基本的价值追求和内在品格。2500多年来,儒学历经千载而不衰,历尽沧桑而弥新,不断被继承光大和生发扩展。然而,当今时代,诸多人士仍在价值多元与纠结中不停地思考。究其原因,除了“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更重要的应该是现实世界和道德上失去了“均衡”。为此,2016年5月11日,山东省医师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在曲阜举办了首期“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高峰论坛”,拉开了协会对医师行业进行儒家仁学思想与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帷幕。目的就是汲取先贤的智慧,开掘儒学的精华,使儒学在医学人文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他表示,自首届论坛召开后,山东省在省部属大医院的带动下,学人文、讲诚信、做大医的良好氛围逐步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形成,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医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医患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
泰安市卫生计生委姬生勤副主任致辞
泰安市卫生计生委姬生勤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泰安市卫生资源丰富,全市共有多级医疗机构4000多所,其中三级以上医疗机构50多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30多所,多年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泰安市的卫生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22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泰山一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是炎黄历史文明的摇篮,而儒家文化是泰山文化的灵魂,两千多年来儒学文化不断丰富完善,儒学阐述了良医、圣医经验,为当代医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导,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次儒学文化与医学人文高峰论坛就是在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尊重儒家文化与医学人文的融合。
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向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孙洪军颁发“医学人文教育培训示范单位”牌匾。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后,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的儒学在医学人文中的作用和融合等话题展开探讨。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钟作《中华心灵深处的驱动》专题报告,揭示了儒家文化对灵魂的尊重,对生老病死的影响,深刻阐述了中国人的生命观。他认为,当前医患之间冲突的表现各异,从表面上看其原因不尽相同,但从深层次看,绝大多数都是非技术方面的,也就是说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层面,若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医生必须从自我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名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袁钟作《中华心灵深处的驱动》专题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金声作《传统文化带给人文管理的启示》专题报告。他指出,传统文化对人文管理的启示是“仁”是儒学的核心,激发向善是管理的本质。对于如何激发向善,他认为要“行不言之教”,以文化人,以身示范。对于医院的人文管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文的教化,将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提升他们的精精神境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创新能力迸发出来。从价值追求的高度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善意,让员工为“仁爱”圣火所点燃,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中呈现出患者的关爱和尊重。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主委高金声作《传统文化带给人文管理的启示》专题报告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作《孔子学堂,医患桥梁——用儒家智慧构建医患关系》专题报告,他认为,好医生的一个中心是“仁” ,两个基本点是“精”“诚” 。然而,当前是时代与医者的交叉“感染 ”,当前存在着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等现象,医院是社会矛盾的爆发点 ,医院承担了医院不该承担、无法承载的功能。可以在医院里引入第三方,用儒家智慧构建医患关系。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作《孔子学堂,医患桥梁——用儒家智慧构建医患关系》
专题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师协会会长李俊峰作《唱响医学人文,当好人民医师》专题报告,讲述对医学人文的认识和创作《人民医师之歌》的初衷,并现场播放该电视音乐片。他表示,目前医患关系处于非常时期,存在不和谐、不协调,缺乏沟通、相互理解,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们要加强医学人文的研究,要在医疗卫生界唱响医学人文,积极倡导先进医学文化,用先进的医学人文理念、世界观和价值观武装医务人员的头脑,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弘扬医师博爱、奉献精神,激励广大医师增强人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当好人民医师,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师协会会长李俊峰作《唱响医学人文,当好人民医师》
专题报告
(录音整理/摄影 王淑芳)